把握关节 创新驱动
扎实做好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
通化市现有登记失业人员7223人,2011年以来,发放《就业失业证》、《就业创业证》123676个,登记中小微企业13793家。多年来,在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中心及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营造舆论环境,突出重点攻坚,全力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创业就业取得丰硕成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90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就业2.0810万人,带动就业8.0478万人,为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动协调,强化组织保障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多年来,通化市两级党委政府对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的组织建设。一是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关注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两级政府主管领导每年的年初和岁尾都要听取和调度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的情况,并就做好服务工作作出明确批示。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把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工作纳入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二是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机构和人员编制。为加强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两级人社部门都由1名副局长主管此项工作,并积极主动协调编制部门申请机构和人员编制,成立了专门机构主抓,今年还专门对两级服务中心进行机构重组,调整了人员,明确了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和物资保障措施。三是担保机构注重加强业务培训。针对机构人员调整的实际,市中心每年都采取以会代训、组织专门培训和召集全市经办机构人员参加省中心督查会议等多种措施,组织对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人员的业务培训。四是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两级人民银行都牵头成立了创业贷款联席会议,每年组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会商工作和业务培训。市行、财政主管科室主动参加创业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汇报、监督审查贷款发放。市财政金融债务科、投资局全程参与贷款发放和企业贷款核查。市中心还建立了小额贷款QQ联络群及时向全市担保服务中心指导推进业务工作。为方便群众办事,市再就业贷款服务中心实施了创业担保贷款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市中心在局门户网站开通网上业务受理和咨询服务。两级政府金融办、工业和信息化局都向担保服务机构提供了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了创业贷款经办银行专门经办创业贷款业务,同时派出2名业务员常住市中心受理和指导业务。目前,我市已形成邮政储蓄银行、吉林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竞争经办创业贷款业务的良好局面。
二、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提高社会知晓率是推进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为确保创业贷款的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让有创业就业愿望的群众和支持创业就业的企业都能享受优惠政策,通化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创业贷款的政策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公共媒体宣传和解读政策。通过通化电视台《心桥》节目和在《通化日报》开辟创业贷款专栏,专题解答解读个人创业和中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贷款政策;通过局门户网站开辟创业专栏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和办事流程,使创业贷款优惠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二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宣传政策、传递信息。通过全市人力(人才)资源市场专场招聘会设置政策咨询台、发放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贷款相关政策资料;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经办银行、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宣传相关政策规定、收集中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贷款需求信息;通过人民银行牵头的创业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平台宣传相关政策规定,争取相关行业部门支持。三是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两级担保机构联合财政、银行、劳动监察机构每年在全市开展送政策进企业宣传活动,让创业贷款政策深入企业和职工。四是建立通化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微信群,全天候开展送政策活动。通过劳动监察执法监察、劳动关系合同备案和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就业服务平台和创业贷款日常经办将中小微企业劳资员和贷款申请人加入微信群,及时向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发布创业贷款政策信息。
三、创新驱动,实施重点攻坚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促进事业发展和工作落实的力量源泉。通化市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强力推进中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贷款工作落实。一是结合市情,确定攻坚方向。为确保中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业务工作落地,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创业贷款的相关部门综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了以服务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和创业基地为重点的工作目标。二是利用平台,摸清底数。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市金融办银企贷款对接平台梳理信誉良好、经营状况较好、有融资需求的医药、食品和创业基地等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台账,作为工作对象,为推进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三是组织会商,确定重点扶持对象。我们在组织审核前,将摸排的工作对象台账分发财政、税务、工商、工信、银行等部门和劳动监察执法机构、就业服务机构,明确重点会商内容,由相关部门通过各自监管平台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缴费纳税、征信、吸纳就业、劳动违法等情况进行筛查,尔后择机组织集体会商,确定重点扶持对象。四是两条腿走路,把落地工作做实。我们在市中心日常受理的同时,采取经办银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创业园推荐等方法全力推进企业贴息不担保工作。全市7个中心累计向159个中小微企业贷款1.253亿元。
四、严格监管,规避防范风险
严格有效的监管是保障工作落实和防范行政风险的兜底措施。多年来,通化市两级担保机构注意加强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的监管,既促进了工作落实,又规避和防范了可能发生的行政风险。一是实行目标监管,督促抓落实。把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纳入两级政府的年度就业创业目标责任制考评,采取月调度、季度通报、年度综合考评等措施,定期向政府领导汇报创业贷款担保服务工作情况,每季度向全市通报工作完成情况,年度综合考评目标责任绩效并与政府和部门年度奖金挂钩,督促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二是严格规范审批,防止造假骗贷。我们在简化工作流程,方便创业者和企业办事的同时,我们采取“三结合”的方式严格审批流程,采取申请查与就业服务机构联网查相结合的方法查身份,采取现场踏查与工商注册登记查相结合的方法查营业执照,采取银行征信查与劳动保障违法记录查相结合的方法查征信,最大限度的杜绝个人证件造假和企业违法骗贷问题,确保创业贷款真正用到扶持创业就业的刀刃上。三是强化贷后监管,确保回收率。建立担保期内年度跟踪回防制度,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回访,并对经营出现异常情况的给予重点关注,督促其按期还款;建立逾期追偿绿色通道,与人民法院建立了强制执行的沟通协调机制,对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逾期拒不还款的,直接提请法院强制执行,确保贷款回收率达到100%。